各有关单位:
为深化学校与六盘水师范学院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推动人才合作交流,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经商议决定共同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对口合作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对口合作发展联合基金实施方案》(校科字〔2025〕24号),学校现启动2025年度基金申报工作。现将相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定位
基金旨在充分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学科优势和区域特色,瞄准解决共同关心的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和区域重大需求,通过支持双方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助力双方协同创新,加快推动相关发展和人才培养,加强双方学术交流。
项目拟开展研究内容不得与已获国家、省市计划支持、企业委托或其他校级项目内容重复。
二、重点支持领域
(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1.矿山水害注浆加固防治。研究煤矿底板水害注浆加固机理,减少矿山水害。
2.矿山开采生态潜水位控制。研究矿山生态潜水动态规律,并研制介入生态水位控制技术,保护生态水资源。
3.矿山围岩遇水软化防治。研究围岩遇水软化机理,研发介入材料及预防水体裂化围岩方法,降低岩体遇水软化特性。
(二)锂电池性能退化机制研究
1.单体锂电池。依靠锂电池电化学理论建立分析模型,结合电压检测、阻抗谱检测、原位微观检测手段等,研究锂电池全工况下性能退化机理。
2.动力锂电池。针对动力锂电池模组退化机理研究有助于明确退化检测的参数或指标,在明确的退化机理基础上,建立具有可迁移应用、可解释的、稳定的锂电池/锂电池模组性能评测方法。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1.煤基化学品。研发定向催化加氢转化及后续定向分离、定向合成、功能化加工等将煤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研发煤基精细化学品制备过程所需的催化剂材料。
2.煤基炭材料。研发煤基炭材料及其吸附、电化学等方面的应用,研发活性炭、硬碳、石墨烯、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
3.煤系伴生资源、研发大宗固废煤矸石高值化资源化利用、稀有金属富集回收技术,研发煤炭产业CCUS技术。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
1.生物多样性。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森林起源与演化;研究乌蒙山区瘿蜂科昆虫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贵州省两栖类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保护;研究六盘水市蚯蚓种质资源多样性与开发利用;研究六盘水市猕猴桃种质资源多样性与开发利用。
2.病虫害防治。研发六盘水市刺梨害虫精确鉴定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红阳猕猴桃采后软腐病菌Diaporthe eres分泌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机理。
(五)人工智能传感技术
1.智能制造与工业监测技术。探索智能传感器与工业生产设备的深度融合,研究计量测试技术在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推动工业4.0场景下的自动化控制和精准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高效化,服务贵州工业化升级。提供智能制造过程中可靠的监测与反馈技术。
2.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开发高精度传感器,包括气体浓度传感器(如瓦斯、一氧化碳)、弱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研究传感器的微型化、低功耗和高灵敏度技术。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优化。实现提升智能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提供智慧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重点行业的质量保障。
3.智能设备与远程控制技术。研发结合5G技术的远程控制系统,适用于矿山安全、森林防火、生态保护等领域。提高大功率无刷电机在工业设备和无人机中的应用效率。
4.开展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针对智慧矿山、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孪生平台、智慧化猕猴桃基地、能矿大模型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等开展技术研究及应用,服务地方煤矿产业和猕猴桃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项目的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项。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资格和要求:
申请人应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具有从事基础研究经历和研究条件的在职科研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良好的科研道德,并能遵守科研规范、科研伦理和科技安全等要求。要求双方科研人员组成团队联合申报。
联合申报团队根据重点支持领域自由选题申报。联合申报团队应开展互补的实质性研究工作,申请需充分体现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二)申请方式:
请各单位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申报人按照要求认真填写申请书(见附件1)。各二级单位将推荐项目汇总清单(见附件2)和申请书电子版于材料报送截止时间前发送到chlxu11@ustc.edu.cn,纸质版申请书中应由项目负责人、参与人签名及所在二级单位签章(一式一份)后提交到科研部基础处(东区老图书馆315室)。
(三)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限项申报规定:
1.申报人同年只能申报(包括负责和参与)上述基金项目限为1项。
2.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牵头负责1个项目,负责与参加合计不得超过2项。
3.未结题项目负责人不得再次申报。
4.项目不重复支持。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成林
电 话:63606791
Email:chlxu11@ustc.edu.cn
地 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老图书馆楼315室
科研部
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