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邀请,美国气象学会云物理委员会主席、台湾气象学会理事长、美国气象学会会士、台湾气象学会会士王宝贯教授将作客中国科大赵九章·侯德封大师讲堂,为大家讲述:雷暴云顶上的科学。
报告时间:8月4日(周六)下午4点
报告地点: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报告厅
欢迎全校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018年7月31日
报告摘要:
产生狂风暴雨的雷暴云(即积雨云)除了可能造成重大灾害之外,在大气中还扮演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处于雷暴云顶左近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上。我们如何进行这样的研究?雷暴云顶扰动强烈,不易直接进行现场观测,比较可行的是卫星遥测。
本报告便是利用卫星遥测数据所看到的两个雷暴云顶特征:(1) 砧上卷羽(above anvil cirrus plumes, AACP)及(2)冷V (cold V) 来进行研究。前者为可见光,后者为红外线之特征。我们从这两个特征的物理结构提出造成它们形成机制的理论,然后以云物理/动力模式之仿真来证实理论的真实性。我们的结论是:这些特征都是环境风场与雷暴的强烈上升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